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侯深谈《无墙之城》与美国城市环境史(3)

来源:城市与环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27 02: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我说“城市既是环境扩张中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是在谈资本的力量。这股力量的中心往往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我说“城市既是环境扩张中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是在谈资本的力量。这股力量的中心往往是在城市内部,而非乡村。资本在从这个中心出发并扩大的过程中,会去掠夺自然财富从而继续丰裕自身。资本在不断扩张,城市也在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人先后离开乡村、进入城市,最终被一种资本力量所吞食,自然本身(也指腹地)的一部分也成了城市或城市的一部分。

您师从美国知名环境史学者唐纳德·沃斯特教授,《无墙之城》也体现了他对您学术思想的影响。那么除了沃斯特教授之外,其他本领域的学者对您的影响如何?比如美国著名城市环境史学者威廉·克罗农的研究在哪些方面对您的研究产生影响?


侯深:我在写匹兹堡和拉斯维加斯两座城市时,其实是把它们作为一个切入口的,这是受《红楼梦》的影响,比如说写甄府,实际上不是写甄府,是为了写后面的贾府。正如贾府才是故事的重头戏,我写拉斯维加斯的目的是为了写堪萨斯城,写匹兹堡的目的是为了写旧金山和波士顿。所以,书中真正的个案研究是波士顿、堪萨斯和旧金山这三座城市。


侯深:其实环境史学界对这场争论有所夸大,包括威廉·克罗农和理查德·怀特在内,他们实际上是为批评而批评。他们也清楚,沃斯特从来没有忽略过文化的力量,因为从一开始环境史讲述的就是自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说人类有一部分是属于自然,我们的生物性,自然经由人类改造、形塑也彰显着文化性,可见文化和自然之间永远在互动的状态。


您将美国城市扩张后环境问题的出现比喻为城市人类的新情感断裂,这种断裂催生了对自然的向往与保护欲望,这是否可以帮助理解不同地方城市人类对自然的向往热情?

侯深:首先,我并不反对衰败论,既然进步论有它存在的合理性,那么衰败论也自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衰败论最积极、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观察文明的视角。进步论的典型代表是十九世纪以来的辉格史观,它描述一条既定的路线,也就是人类社会总是会从野蛮发展到文明,最终走向科学民主的堂皇大道。进步论实际上没有遭受过根本性的挑战,你可以说社会史的出现挑战了传统史学,但它并没有挑战进步论本身或者说进步的人类文明。哲学家、诗人始终对文明持有怀疑态度,但历史学者很少参与这种怀疑。

您在这本书中强调把“演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概念引入城市史书写。您认为这将会带来何种新的历史认识?

《无墙之城》书写的城市环境史,既让人看到了城市的脆弱性,但似乎给人带来了一种希望。此前环境史研究会被认为有衰败叙事倾向,您希望通过这本书来回应这种对衰败叙事的议论吗?您觉得衰败叙事对历史书写乃至人类认识现实社会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侯深:其实我对匹兹堡的未来并不是那么乐观。因为在谈匹兹堡案例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去考虑这座城市的后继资源等问题。我们再看美国的环境污染,这一问题的解决至少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新能源的使用;第二个则腹地的转移。所以说,匹兹堡案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我们所复制,这实际上又变成了一个问题。

侯深:城市自身的恢复力和自然自身的恢复力,始终处于一种角力的过程,有妥协有合作,但更多的充满着斗争。我们也是在斗争中试图找到平衡,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这种平衡肯定会越来越脆弱。

侯深:我最终选择的具有美国性的城市是波士顿、堪萨斯城和旧金山,第一层考虑是地理特征:波士顿是东海岸城市、新英格兰城市的代表,堪萨斯城是中部城市,旧金山则是西海岸的城市。第二层思考是文化意义上的思考。堪萨斯城最具平民主义气质,它也是最能够体现爱默生所言的“自立”的一座城市;波士顿带有一种鲜明的精英主义气质,而旧金山则呈现出一种嬉皮的气质。这三个城市在文化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从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上来看也各具特色。

文章来源:《城市与环境研究》 网址: http://www.csyhjyj.cn/zonghexinwen/2022/0927/1594.html



上一篇:聚焦城市活化、元宇宙、数字文旅 2022第四届大数
下一篇:从风景园林设计到公园城市建设 陈明坤:市民越

城市与环境研究投稿 | 城市与环境研究编辑部| 城市与环境研究版面费 | 城市与环境研究论文发表 | 城市与环境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城市与环境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