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促进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 第三届中国城市水环境

来源:城市与环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8 06:4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9月29日,大会还将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碳中和”“双碳时代的绿色基础设施”“智慧水环境与碳中和”“青年论坛”四场并行专题论坛。 “此次大会为水资源人才发展和培养提供了

9月29日,大会还将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碳中和”“双碳时代的绿色基础设施”“智慧水环境与碳中和”“青年论坛”四场并行专题论坛。

“此次大会为水资源人才发展和培养提供了平台,我们可以通过此次大会聆听大师声音、碰撞大师思想,对学生的教学、教师的科研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霍洪亮说。

本届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工程学院、中关村汉德环境观察研究所承办,中建三局水务环保有限公司、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协办。来自政府部门、水分会委员、企业代表,以及全国各地从事水环境与水生态产学研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参加大会。

优秀论文颁奖活动。人民网 马俊华摄

在开幕式上,还发布了2020年度报告《疫情下的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冲击与应对》,并为优秀论文颁奖。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余刚表示,近年来,吉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建设、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努力,希望借助此次会议促进污水资源化,共同助推城市水循环跨越式发展。

本届大会围绕“城市水循环与碳中和”主题,在水系统全流程碳排放核算、低碳净水技术、能量自持、水载能源利用、多能协同、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进行理念传播、成果发布、经验分享和交流讨论等,旨在打造以独立思想、研判精神为原则的务实会议,组织政产学研等各方对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领域的突出问题寻求解决策略,为促进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主旨报告环节,城科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徐祖信作题为《长江大保护中城镇水环境治理瓶颈问题与关键技术》的主旨报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研究员邵益生作题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水系统面临的挑战》的主旨报告,中建三局水务环保勘察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文海作题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医疗废水应急处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污水处理设计、建设与运营经验分享》的主旨报告,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惠春作题为《污废水资源的商业化实践—模式、技术和瓶颈》的主旨报告,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阿姆斯特丹水务公司Waternet战略研发CIO Jan Peter van der Hoek作题为《迈向碳中和的水务企业 —— Amsterdam水务公司 Waternet 的温室气体减排经验》的主旨报告。

“参加此次大会收获非常大,在污水资源化利用、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废物的转换使用等方面给我们启发,帮助我们提高技术短板,打破技术瓶颈。”吉林省华天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费西洋说。

大会现场。人民网 马俊华摄

大会现场。人民网 马俊华摄

人民网长春9月28日电 (马俊华)第三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28日在长春开幕。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安立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徐祖信,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邵益生,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苏衡,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穆晓东,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余刚教授主持。

文章来源:《城市与环境研究》 网址: http://www.csyhjyj.cn/zonghexinwen/2022/0728/1581.html



上一篇:报告称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快速恶化
下一篇:研究称全球旱区城市快速扩展 已致自然生境质量

城市与环境研究投稿 | 城市与环境研究编辑部| 城市与环境研究版面费 | 城市与环境研究论文发表 | 城市与环境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城市与环境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